引用本文: | | 陶春牡,徐 蕾,刘 袁,等.[cn_title][J].[journal_cn_name],2025,[volume]([issue]):509-511.[点击复制] |
| | .[en_title][J].[journal_en_name],2025,[volume]([issue]):509-511.[点击复制] |
|
摘要: |
目的: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(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,FMEA)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,降低骨科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。方法: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骨科2022年和202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,其中2023年实施基于FMEA的风险管理,比较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风险优先系数(Risk priority number,RPN)差异。结果:干预后,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由0.91%(25/2 753)下降至0.44%(14/3 202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1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干预前,其中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实施基于FMEA的风险管理可前瞻性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价、分析、干预,能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,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关键流程的RPN值,有利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。 |
关键词: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Ⅰ类切口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持续改进 |
DOI: |
|
基金项目: |
|
|
|
() |
Abstract: |
|
Key words: |